• 稳定而卓越的教育团队
  • 科学和现代化的高中课程经历体系‌
  • 个性化的答疑辅导,多元化教学模式‌

400-888-4846

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课程全解析:双文化浸润与分龄培养的成长方案

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课程全解析:双文化浸润与分龄培养的成长方案

授课机构: 北京青苗学校

上课地点: 校区地址

成交/评价:

联系电话: 400-888-4846

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课程全解析:双文化浸润与分龄培养的成长方案课程详情

青苗国际双语幼儿园课程:双文化土壤里的成长培育计划

幼儿教育的关键期,需要怎样的成长支持?

2-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、认知构建和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。青苗国际双语学校针对这一阶段设计的幼儿园课程,跳出传统单一文化或应试导向的培养模式,以"双语言双文化"为根基,结合国际前沿的IB-PYP探究式教学理念,为幼儿打造了覆盖社交、探索、思考、自我管理等多维度的成长支持系统。从2岁半的生活适应到5岁的自主学习,每一步都紧扣儿童发展规律,让成长更有方向。

双文化浸润:奠定跨文化理解的早期基础

区别于普通双语课程的"语言+知识"叠加模式,青苗幼儿园课程将双文化教育作为核心培养逻辑。课堂中,中文的传统故事与英文的经典绘本交替呈现,春节的民俗体验与感恩节的分享活动有序开展。这种沉浸式的双文化环境,不是简单的"学两种语言",而是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——比如通过对比中西方家庭的日常问候,自然感知语言背后的情感表达差异。

为强化文化理解的深度,课程特别设计"主题式文化周":3月的"中国节气"周,孩子们会跟着老师观察植物生长、学习清明踏青的传统;11月的"多元节日"周,既能制作中国月饼,也能体验西方的南瓜灯装饰。这种具象化的文化体验,让跨文化理解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场景。

三维课程框架:从环境适应到主动学习的进阶路径

1. 归属框架:建立安全的成长锚点

对刚入园的幼儿而言,"归属感"是一切学习的基础。课程通过"家庭式班级环境"设计,每个班级设置阅读角、手工区、角色扮演区等功能空间,让孩子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放松。每天的"分享时间"里,孩子们可以带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到学校,通过讲述玩具的故事建立与同伴的连接。这种从"熟悉物-熟悉人-熟悉环境"的渐进式适应,帮助幼儿快速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。

2. 成长框架:在互动中发展社交能力

3-4岁阶段,课程重点转向"社会交往"能力培养。通过"合作任务"设计,比如分组完成拼图、共同搭建积木城堡,引导孩子学习轮流使用工具、表达需求。课堂中特别设置"情绪角",当孩子因争执产生情绪时,老师会引导用"我感到...因为..."的句式表达感受,帮助识别情绪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种"体验+引导"的模式,让社交能力培养从说教转化为真实的生活实践。

3. 学习框架:激发主动探索的内驱力

针对4-5岁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,课程引入IB-PYP探究式学习理念。每个月设定一个主题(如"我们的社区"),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观超市、采访保安叔叔、绘制社区地图等方式,主动获取知识。这种"问题驱动-实践探索-总结分享"的学习模式,让孩子从"被动听课"转变为"主动研究者"。例如在"植物生长"主题中,孩子们会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,用中英文标注观察结果,同时学习简单的测量和比较方法。

分龄培养:匹配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

考虑到2-6岁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差异,课程特别设计三级分龄培养体系,确保每个阶段的目标与能力发展水平精准匹配。

2-3岁(幼小班):生活化与习惯养成

这一阶段以"生活即教育"为原则,重点培养基础生活技能和规则意识。从自己穿脱鞋子、正确使用餐具,到整理玩具、排队取餐,每一项日常活动都被设计成学习场景。例如在"洗手时间",老师会用中英文交替讲解"湿-搓-冲-擦"的步骤,同时通过儿歌强化记忆。这种将习惯培养融入生活细节的方式,让学习自然发生。

3-4岁(中班):兴趣化与引导教学

随着认知能力提升,课程开始关注兴趣激发与多元探索。每周设置"兴趣日",孩子们可以选择音乐、绘画、科学小实验等不同主题活动。在科学区,老师会用"彩虹糖实验"让孩子观察颜色扩散,用"气球火箭"演示空气动力,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有趣的游戏。这种"兴趣引导+适度挑战"的模式,让学习从"要我学"变成"我要学"。

4-5岁(大班):内驱化与自主学习

针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,课程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。通过"项目制学习"模式,孩子们需要在老师引导下完成从选题、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。例如"我的周末计划"项目中,孩子需要用图画和简单文字记录周末活动,第二天在班级分享。这种"自主规划-实践验证-反思调整"的闭环,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意识和任务完成能力,为小学学习做好准备。

全天陪伴的师资:中外教师的互补式支持

青苗幼儿园采用"1中教+1外教"的小班制配置(每班不超过15人)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充分关注。中教老师更熟悉中国儿童的成长特点,擅长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;外教老师则带来国际化的教学方法,比如通过英文歌曲、情景对话自然渗透语言学习。

值得关注的是,两位老师会共同参与每日教学计划制定。例如在"季节变化"主题中,中教老师会带领孩子观察校园里的落叶,用中文讲述"一叶知秋"的成语;外教老师则通过英文绘本《The Fall Tree》,引导孩子描述叶子的颜色和形状。这种"文化互补+语言融合"的教学模式,让双文化教育真正落地到课堂细节中。

成长看得见:多维度能力发展的具体呈现

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,青苗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多个维度展现出显著成长:

  • 语言能力:能使用中英双语进行日常交流,掌握与年龄相适应的词汇量和表达技巧;
  • 社交能力:学会倾听他人、表达需求,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意识;
  • 探索能力:对周围事物保持好奇心,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;
  • 自我管理:具备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,能有序整理个人物品并遵守集体规则。

这些能力的发展不是孤立的,而是通过课程中的每一次互动、每一个活动自然积累的结果。从适应新环境的紧张到主动探索的自信,从单一语言表达到双语切换的流畅,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被记录在成长档案中,成为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。

北京青苗学校

北京青苗学校
认证 7 年

成立: 2006年

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
0.044588s